跳至正文

数据安全法下的数据出境安全:九问九答与阿里云方案

数据跨国传输关联着个人隐私安全、国家权益和公众利益,但很多人对这一规定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研究数据跨国传输的相关问题。

数据出境定义

我国网络服务商在境内收集或制作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传输至国外机构或个人,即称为数据流出。这种行为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持续的。比如,一些跨国公司会把在中国收集的用户资料传回海外总部,这就属于数据流出的例子。

若数据在国内运营中未收集或产生,且未经过任何修改或加工,直接输出至境外,或者即便在国内保存、处理过,但未涉及国内数据,那么这类行为不构成数据输出。比如,在国外旅行期间所拍的照片,回国后上传到国外平台,这种情况不算作数据输出。

1.png

重要数据界定

这些关键信息虽非机密,却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及民众福祉密切相关,包括基础数据及由此派生出的数据。比如,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能源企业的生产资料等,都是这类至关重要的信息。

一旦数据泄露,会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一家能源企业的核心数据被境外非法获取,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所以,加强关键数据的安全保护变得特别重要。

法律提出要求

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它首次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这两类数据的保护办法进行了规定,并对跨国传输的监管要求做了明确。这部法律为我国数据跨境传输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根据《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处理重要数据时,必须依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出境安全管理。至于其他数据处理者,他们数据出境的安全措施则是由我国国家网信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的。这种做法体现了法律在数据出境管理上针对不同主体采取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个人信息限制

在处理个人资料传递时,要考虑数据量大小、涉及领域、类型以及敏感程度等,同时也要确认个人是否同意信息被传。若个人不同意,那么信息便不能被传递。这样做,有助于确保个人对自己信息的控制权。

公司若要将客户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发送到国外,必须提前获得客户明确同意。若未征得客户同意而私自传输这些信息,将构成违法行为。

传输评估要点

发送数据给对方时,需特别留意接收方的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和所在地的网络环境。若接收方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律不完善,数据安全可能面临泄露风险。

企业在向海外传输数据时,注意到对方国家网络安全问题频发,故需谨慎考虑是否继续数据传输。只有确认对方拥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数据传输方能进行。

管理咨询服务

在提供数据出境管理咨询服务时,必须遵循相关法规,对数据出境的合规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核,还要研究数据出境的具体性质和类别。此外,还需对数据接收方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所处法律政治环境进行评价,帮助客户调整至符合规定的状态。

电商企业计划将用户资料传输至境外,因此找到了数据跨国管理专家寻求协助。专家团队对企业资料进行了归类,对接收方进行了审核,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了法规的合规性调整。

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遇到过数据跨国界流动的难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和感受。同时,也请点个赞,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