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家网信办详解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合规出境指南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跨国传输日益频繁,其安全性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已制定相应法律,对跨境数据传输实施监管,确保数据流动的合法性。这些法律具体有哪些内容?实施效果怎样?接下来,我会逐一阐述。

法律明确规定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均对数据跨境流动提出了法律规范。对于必须跨境传输的关键信息,必须进行安全评估。评估若表明这些信息不会危害国家安全或公众利益,则可实施跨境传输。跨国企业的运营信息,一旦经过审核,便可以无障碍地在各国间传输,确保了企业运作的流畅性。

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设立了多项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安全审核、隐私保护验证以及跨境传输协议等。这些措施旨在确保个人信息在跨国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给用户带来损害。

保障数据跨境流动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企业在跨国传输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安全且顺畅地流通。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数据流动已成常态,法律体系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此外,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政策的敏感数据,法律实施了专门的监管措施。尤其在国防、金融等关键领域,对数据的监管标准更为严格。

一般情况下,若数据中不含个人隐私或敏感资料,便能在各国间自由流动。但若数据涉及重要信息或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在安全评估和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国际传输。这样的做法既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也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具体办法出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法律要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以及《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等文件,现已逐步施行。这些措施对数据安全评估流程、个人信息出境合同的标准以及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

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公告》和相应的认证规范。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各部门依照法律行事,有计划且分步骤地推进数据出境安全监管,确保数据出境管理依照明确的规定进行。

负面清单标准一致

网站安全政策

设立自贸区相关数据出境的限制时,需确保标准的统一性。我国互联网信息管理机关投入了大量精力,力求这些限制与国家数据安全分类保护的相关规定相吻合。目前观察,自贸区的限制标准正逐步实现统一。

各地在编制负面清单时,需遵循国家确立的统一规范和指引。同时,还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沿海与内陆地区为例,尽管贸易特征各异,但它们在制定数据出口负面清单时,所依据的准则是一致的。

出境必要性评估

在进行数据跨境安全审核过程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对数据处理方递交的申请文件进行详尽审查。同时,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和实际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审查内容涉及对个人信息跨境传输必要性的评估,这包括跨国传输的必要性、参与人数的必要性,以及传输个人信息项目的必要性等多个方面。

外贸企业若打算将客户资料传至国外,相关评估机构将审查此举是否确实必要,并核实信息外泄的限度是否得当。这一审查流程旨在更有效地确保数据出境的安全。

细化行业指引

众多行业都涉及数据跨境流动,我国互联网信息监管机构正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正逐步细化并明确特定行业数据跨境流动的具体状况以及必要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边界。以金融、医疗等行业为例,这些行业已经获得了更为明确和详尽的政策指引。

企业对于数据跨国传输有了具体的指导,消除了对数据出境的疑问。到2025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完成298个项目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在这些项目中,包括44项关键数据。评估发现,有7项未通过,未通过的比例达到了15.9%。

此外,《规定》指出,只要信息处理方依照要求提交相关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未被有关机构或地区认定为重要并对外公开,那么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过程中,就不必将这些信息作为重要信息进行申报。

你觉得我国在数据跨境传输的相关法律上,今后有哪些地方需要优化和提升?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把它分享出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